汕尾市简介

惠州有名西装定制-惠州哪里有卖西装的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连揭阳市、西接惠州市、北靠河源市、南濒南海。东西相距132千米,南北相距90千米,总面积5271平方千米。总人口315.36万人(2005年)。居民主要为汉族。初看到“汕尾”的名字,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和汕头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实不然。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称。汕尾市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 “湖、岛、湾、岬”独特,“峰、泉、岩、洞”迥异,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汕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贝雕场产地”之一。

市人民政府驻城区,邮编:516601。代码:441500。区号:0660。拼音:Shanwei 。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汕尾市户籍人口总户数64.96万户,总人口315.3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6万户和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54万人,增加1.22万人;非农人口158.82万人,增加2.47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598人 / k㎡。(汕尾市统计局) 民族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属于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2%,其他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8%。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侗族,其余少数民族人口甚少;其中,畲族属本地世居,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其余各少数民族均属省内外迁入,省外迁入者居绝大多数。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经批准,以原海,陆丰的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地级市。辖海丰、陆丰,陆河三县和市城区,共设置3个办事处、40个缜、10个乡,13个农林场。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总人口213万。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百万人。

汕尾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海丰沿海一带聚居生息 。公元前221年,海陆丰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丰县,陆丰属东海郡海丰县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从海丰县析出陆丰县。清初以来,汕尾开埠,沟通海外,逐渐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海陆丰是彭湃烈士的故乡。本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南濒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北接河源市,与紫金县相连;东邻汕头市,同惠来县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东县接壤。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度。水陆交通方便,广汕公路横贯境内,市区距广州市316.5公里、汕头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运四通八达,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仅81里,往广州、汕头、厦门港也十分方便,成为粤西与粤东、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

汕尾市依山面海,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拥有间名全省的波罗基地、红椎林基地、毛竹基地、对虾基地、原盐出口基地。渔盐业资源取之不尽。全市长达302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十10个渔港九个海湾。中深海渔场35万平方公里,鱼品种达14类107科、173种。浅海滩涂面积18万亩,适宜开展对虾、鳗鲡、石斑、牡蛎、江蓠、鲍鱼等海水养殖。盐田总面积17.5万公亩,年产原盐6万多吨,是该省主盐区和最大原盐出口基地。矿产、水力资源潜力很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计93处,主要有锡矿、硫铁矿、高岭土稀土、石英沙、花岗岩、矿泉水等。水力资源装机容量可达14.34万瓦,尚有6万多瓦未开发。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常见植被种类11O多科、4OO多种,主要有松、杉、红椎林等。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白鹤、山猪、红脚水鸟等。旅游资源颇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

汕尾市,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最为著名的风景区首推陆丰县玄武山——观音岭海滨旅游区,以其“神、海、沙、石”兼备的风韵,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前往观光。从沿海的玄武山、观音岭、龟龄岛、得道庵,品清湖、沙舌摊,到腹地的莲花山、准提阁、上护温泉,象颗明珠,串成神奇瑰丽的旅游热线,被誉为粤东旅游的“黄金海岸”令人流连忘返。这里,还有纪念抗元英雄张世杰、陆秀夫护宋少帝的待渡山,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饭亭”,纪念农民领袖彭湃进行革命活动的红宫、红场,以及、叶挺抢渡碣石湾遗址等,各具特色。目前,主要旅游景点已建起了一批宾馆、商店,配套设施初具规模,为游客吃住玩乐、避暑度假,提供周致的服务。 汕尾市区巴黎半岛酒店

历史沿革

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且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祯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粤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1988年1月,经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1995年,经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墘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属市政府派出机构。(以上出处)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汕尾市总人口2453479人;城区 409677人、海丰县 649412人、陆河县 229633人、陆丰市 1164767人。

2001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47个镇、2个乡,118个居委会、758个村委会。

2002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47个镇、2个乡,133个居委会、711个村委会。

2005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0个街道、42个镇。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今日汕尾 ,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资源加工工业和现代化电子工业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总产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长了14.3倍,平均增长28.2%,目前,全市形成了以电子、家俱、饮料、服装、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拥有投资2.5亿港元的信利电子工业城等一批主要工业项目。

今日汕尾 ,农业依靠政策和科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了农业化进程,创建了粮食、林、果、菜、水产、畜牧、蔬菜等"十大"三高农业基地,新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市场65个,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的流通体系,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998年比1987年增长了183.3%,平均每年增长9.9%。自1994年起,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被评为全省粮食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水产品总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长2.7倍。目前,我营林造纸一体化项目。市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 工厂 化养鲍基地,已拥有全国农业最大外资项目----泰商营林造纸一体化项目。

经济贸易日益扩大。现与全国各地和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建市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以平均32.9%和34.1%的速度递增,现拥有"三来一补"、"三资"企业1489家,1998年外贸出口额3.8亿美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建市以来,全市扩建和建设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124个,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1998年全市商品零售总额比1987年增长6倍。199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人均货币工资分别是1987年的4.8倍和4.05倍,1998年地方财政收入达3.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亿元。金融服务网点遍布城乡,金融业务交易方便快捷。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已有长足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饮水不清"的落后状况,交通方面,新建一批地方公路和上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165公里,通车密度为46.1公里/平方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 和95%以上管理区通汽车;新建和扩建了两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大幅度提高。通信方面,全市现有电话交换机32万门,比建市前增加了22倍,开通了10万多户移动电话和12万多门无线寻呼通信终端,1994年底,我市已进入全国邮电通信先进百强市行列。

能源建设方面,新建扩建一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厂,全市发电装机总量1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9亿度。全市日供电量比1987年增长6.1倍。市政建设迅猛发展,从过支仅有3条马路、住宅多为无规划私建,到一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拥有汕尾大道等27条(段)高级道路。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汕尾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建市之初,市区建设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现在市区建设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11年间市区从一个沿海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初具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一批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市区和重点镇拔地而起,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已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城镇居民住上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与功能齐全的购物广场、娱乐设施相配套。农村里大批优雅别致的小洋楼正在悄悄地代替昔日破旧不堪的农村平房,村容、村貌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建设长足发展

汕尾交通、通信、能源、供水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特别是建市11年,市区自来水日供能力由建市的0.6万吨增至9.5万吨,县城和主要城镇的供水能力也都大大提高;市年供电量从1988年的1.5亿度增至1998年的7.3亿度;全市现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2万门,移动电话10万多户,无线传呼用户19万户,邮电通信进入全国通信"百强市"行列;改建和新建地方公路、上等级公路里程达到2165.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6.1公里/平方公里,市至县、县至镇、镇至管区的通车率达100%;建成一批1000---5000吨级码头。

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汕尾市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汕尾建市以后,以"三资"、"三来一补"企业、乡镇企业为突破口的工业建设全面拉开。从此,汕尾的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时期。目前,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项目已在汕尾扎根、开花、结果,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服装、食品、饮料、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市工业产值103亿元,比1987年增长16.8倍。

海洋经济方兴未艾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内陆江河纵横,塘库密集,各类天然水域面积1.39万公顷,其中可供淡水养殖面积1.30万顷。有碣石、红海两大海湾,海岸线长达302公里,大小岛屿92个,岛岸线长45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大陆架内海域面积2.39平方公里,是海捕渔船的主要作业场所。10米深等深线内浅海、滩涂6.96万公顷,其中可供海水养殖面积3.30万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11万公顷。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20种。海洋渔业是汕尾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产业,全市拥有10个港 口,其中汕尾、甲子港是国家外贸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碣石、马宫港是国家二级渔港。汕尾市海、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开发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水产养殖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已初具雏型,经济实体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20个海水养殖基地和18个淡水养殖基地,基地面积2.3万公顷。

海捕业发展迅速,年平均投入更新改造渔船等项目的资金近1亿元,渔船功率、吨位逐年增加,捕捞技术不断改进,捕捞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渔港后勤配套不断完善,渔港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洋综合管理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逐步走上法制轨道。

农业经济硕果累累

汕尾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才得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尤其是1988年以来,汕尾市按照"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农村经济要发展"这个目标,紧紧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这一主题,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建成了优质水稻、优质茶叶、优质水果、 "两鱼"(甲鱼、鲍鱼)、禽畜、蔬菜等集约化、规模化"三高"农业产品基地,形成了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摸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1998年农业总产值比1987年增长183.3%,每年平均增长9.9%。

对外经济迅速发展

汕尾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实行"让利招商、优惠招商、以商招商、服务招商",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8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2164宗,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22倍;外.贸累计出口总值14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18倍;全市批准成立"三资"、"三来一补"企业1490家,外贸企业38家;巩固发展了130多个出口生产基地;利用外资的产业已由加工工业拓展到"三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外贸出口市场由 港澳地区扩展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了我市对外交流和合作,提高了 汕尾 知名度,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1988年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决定,加强了组织、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放宽限制,并从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证登记程序、优化经营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大大促进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 汕尾 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由初期的商饮服务业、手工业、资源型加工业逐步向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运输、建筑、房地产、“三高”农业领域拓宽,而且还延伸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告、信息等领域,并在竞争中规模日益扩大。截至1998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3.05万户,注册资金3.64亿元,私营企业1580家,注册资金10.06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职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211家,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0.2万人,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21%,缴纳税金占税收总额的26.1%,经济总量已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汕尾市一批个体私营大户立足海洋、山区资源办实业,尤其是发展了“两鱼”养殖这一特色经济,建市10多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发展鲍鱼养殖水体1.7万m3,投入甲鱼养殖资金4.3亿元,养殖面积293.3公顷。在“两 鱼”生产中80%以上属个体、私营成分。还有海产品加工、山区种养等个体私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都非常可观,如目前利用海藻工业有限公司,其设备生产能力可达1亿元,是国内同行业中姣姣者。以造渔轮为主的万聪实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000万元,能建造500t以上渔轮,成为汕尾市最大的确良私营机械制造企业。

许多个体私营企业日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上水平、上效益、逐步由资源粗加工向科技型、外向型转变,向省外地人、国外市场进军。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采用不着先进技术,使产品达到国内、国际水平。如陆丰甲子海产速冻厂原只是个粗放型的海产加工作坊。近几年来,企业加大投入,引进美国、日本先进设备,采用“高压、真空、快速、灭菌”等先进技术,聘请专家当顾问,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远销国外市场,近5年来,年均产值分别在1亿元以上,每年缴纳税金近500万元,年均创汇1257万美元。同升鞋厂的运动鞋被指定为24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专用鞋,大哥大西装被指定为26届奥运会中国记者团“唯一指定着装”。华帝山矿泉水成为首届世界女足赛唯一指定矿泉饮料,汕尾市陆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镍合金玻璃船获得国际帆联国际OP级帆船的技术认证。据1996年调查,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24.7%,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1998年月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已有6户被科技部门认定为科技企业。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拓宽了财政收入。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8976.8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6.1%,其中每年交纳税金1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广大个体私营业主致富不忘国家和人民,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1998年,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达数千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73万个别,其中1996—1998年3年就为社会待业下岗职工提供了超万个就业岗位,从而大大减少了社会就业的压力,为汕尾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汕尾市全球通大厦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度和东经114.54—116.13度之间。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

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地质年代最早是三叠系上统,继而侏罗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及第四系列化冲积砂砾层出不穷等组成。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构成复杂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全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m,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在,约占总面积的43.7%。

汕尾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汕尾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海洋性明显。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年均温21.8度。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多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语言文化

除陆河外,通用海陆丰福佬话(又称海陆丰话),属闽方言闽南次方言。其中海丰和城区口音基本一致,但与陆丰口音有所区别。陆河大部分地区,陆河以外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属客家方言粤台片新惠小片。由于汕尾毗邻珠江三角洲,又毗邻香港,加之香港电视节目的影响和省内人口流动,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一辈,大多具备粤语交际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响又保持着海陆丰传统习俗。

戏剧: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

民间文化: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

* 5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陆丰皮影戏、河田高景

* 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炉 汕尾9项目全入选

物产资源

水产、矿产、水力和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

汕尾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广东省著名的渔场之一。龙虾、膏蟹、鲍鱼、鱿鱼等名贵水产种类繁多,渔业产值居全省之首。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般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园参(池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 (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主要有花岗岩石料、石英玻璃砂、高岭土以及硫铁矿、铁、钨、锡、铋、铜、铝、锌、硅石、水晶石等。高岭土储量达8000万吨,其三氧化二铝含量大于 40%的约4000万吨以上。优质石英砂资源更为丰富,储量达 2000万吨以上,含硅量达98%,均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海运四通八达,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

土特产品 [汕尾市区] 海鱼、海盐、龙虾、膏蟹、鲍鱼、鱼钩 [陆丰市] 海鱼 [海丰县] 海鱼、海盐 [陆河县] 柿饼、青梅、黄榄

饮食文化

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交通环境

交通以海上航运和公路为主。汕尾港为粤东南主要进出口港口之一,航线达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深汕高速公路及广汕公路(324国道)横贯市境。规划中的厦深铁路亦在汕尾设站。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0个街道、42个镇。

汕尾市 面积483千米,人口307万(2003年)。

城 区 面积 421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516601。区人民政府驻香城路。

陆丰市 面积1681平方千米,人口157万。邮政编码516500。市人民政府驻东海街道。

海丰县 面积1750平方千米,人口 76万。邮政编码516400。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

陆河县 面积 986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516700。县人民政府驻河田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编辑本段]

广深与惠州的一点点不同

我是一个靠近深圳的广东户籍居民,惠州人。之前在一月份已经写过了广州人民喜欢探讨教育,四处都很热闹。而我一直认为本地人不多不少有傲气,北京天子脚下,上海精明势利,广州一种天然享受优势,hk去过两次都听到有骂 dalu 的声音。

15年和一个老司机讨论,我说港女很难搞定,惠州本地(指惠城区出生,有地的孩子,我这种祖籍县城,市区出生年月日长大的都不敢说自己是本地人)也是挺傲娇的,你听惠州人讲普通话特别是女生,虽然普通话可能会比以母语为粤语的城市标准些,但语音语调是不是普遍带点傲娇的感觉?

同事说你错了,深女最难追。作为一个坐拥千万别墅,追过不少女生的老司机,我是相信他的眼光的。我对深圳印象不深,除了两次去香港过关,刚毕业时跑深圳找工作待过两天,外贸时送客户到深圳机场坐飞机,还有就是初中毕业后去欢乐谷玩过,对深圳并没有太集中的印象。

而这次去深圳,还是听到了一些声音。如果说广州是一个充满底蕴的中年人,或者甚至可以赋予它性别,中年妇女,那么深圳就是一个年轻小伙子。

小平92年才画圈圈,深大也就二三十年历史,凭借城市依托,顺利得成为好多学生过了华农华师广外这种底层一本线毅然决然得选择了深大,好朋友外省211重点本科考研时也选择了它,还有浙大本科复旦本科选了深大的我想不通原因的孩子,虽然深大因为地方性保护政策,比原高分二本广大广工更晚进入一本行列,但没有人可以质疑这所大学的优秀。也不止一次听过,深大除了没名没分以外,没啥不好的。世界杯大学,荔枝大学,了解一下。

在广州会看到穿那种类似佛山校服那种黄绿色的校服吧,广州著名的高中也很多,华附省实执信广雅二中六中五中,高三时和省实基友给一中打过分,惠一勉强就介于二中和真光中学这个区间吧……广州的老人我认为是特别睿智的,对于老生常谈的养老买房升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也也许是我是信息比较滞后的惠州出来的没有听过广州那边老人的言论,所以我还是感觉比较新鲜的。惠州信息滞后到什么地方呢。奥赛已经取消了作为保送项目,国家为了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整顿奥数的学习这个消息出来已经快一年,培训机构的整治也在广州的电视播了足足半年,惠州还是好多学生家长还是想把孩子送去学奥数(你开发智力我不反对,问题是他们还是抱着我要让我那个十位数都没办法口算的孩子凭借奥数加分保送的目的),还有一些行外的朋友跑来和我说培训机构很赚钱吧我想开一间,然后我只好很无奈得和他说,你开间午托晚托喂饭的机构吧,注意资质齐全和做好食品安全卫生资质准备和一个消毒碗柜。

比如我在惠州会听过一些老人家捶胸顿足的和我说,孩子没良心啊,还没来得及报答自己,就结婚,如果是儿子就要给他一百多万买房买车摆喜酒,如果是女儿继续骂骂咧咧,她自己搞定自己就好了?我还指望她好好关心我,赚那小几千都不够自己花的。我还要定期贴补她,哎不争气的,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了。

广州其实也有这样的现象,但是广州的老人并不会执意要抱怨这个问题,他们不是提出问题,而是会自己解决,积极地。他们会说怎么样给自己补充商业医疗养老保险,对于拆迁户啊买房这些很老的话题有自己很特别的看法。

广州的茶楼喝茶文化很兴盛,周末早上六七点到九点多,都是老人家在喝茶。深圳,外地人居多,你都基本听不到有什么人讲白话。甚至一些深圳本地人或者是潮汕户籍然后深圳出生长大的人都会和我说,我只会说普通话/客家话/潮汕话,但我不太会讲白话,白话是大学时才学的。深圳老年人可能都跑去香港抢奶粉去了。至少我待了三个区,没有像在广州那样看到集中的老年人。

深圳地铁并不太挤,哪怕我待的是周末。我问朋友原因,她说深圳人喜欢睡到十一二点,直接吃brunch了,我说这不是和香港晚吃饭挺像的吗。她说不是深圳人懒呗。我又想起高一班主任和我说的。深圳河源惠州三个城市的人最懒,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别的我不知道这三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我大学有一份报告是做过调查的,真的比较前),靠山吃山,好吃懒做。班主任是湖北的,当时说那句话是充满不屑,班上同学也大笑,除了四分之一潮汕的。八分之一外省的,我们班基本真的就这三个城市为主打,被别人说懒和聪明,会觉得比不聪明但认真要开心点,那是我们那个年代一个狭隘的鄙视链。

广州地铁是任何时段,特别是珠江新城那带,一号线三号线四号线可以挤得你一点脾气都没有。而深圳我只有在最后一个下午赶小巴回去时,在车公庙然后四五点的那种大家都要去往罗湖,回香港,回惠州那种特殊的时间节点,感觉到一点点逼仄。但这也是广州最普通时段的常态。

深圳本地人享受着升学买房,还有临近香港的优势。如果十年前还是北上广深,省城最迷人。那么现在如果有得选,一定是做一个深圳人更多人选择,我和同学说怎么你们深圳人都有种我是深圳人我最吊的感觉啊,她说你才来两天就感觉到了啊。她说是的,而且老深圳人鄙夷新深圳人,新深圳人鄙夷外地人,有房外地人鄙夷无房外地人,我说我要来深圳,我岂不是四等公民?大学同学一副"u get the point"的表情。

深圳还是对人才引进做了很多举措的,本科就可以申请入深户,研究生在此基础上加三万,大鹏有专门人才引进的宿舍。高中校友有人放弃百万年薪继续读博只为了谋得深大一个教职,某人大本硕连读,港中大交流的高中校友毕业后进入了深大,只是普通讲师,却高兴得在社交媒体发的东西类似获得了全宇宙的无限的殊荣,让我只想到去年惠英红拿影后的**名称《幸运是我》,但在我看了深大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以后我大概明白了原因(这个下篇详细讲)。而广州,一堆租售同权,继续炒高学区房,好的学校分一二三等,高中认识的基友在和华附齐名的广州第二好的省实读书(他是择进去的,留在惠州大概是离一中线2 30分,然后华罗庚重点班的水平吧),他们学校只有50个择校生名额,而他的父亲是那种北京当? 大? 官,调回广州那种,人脉几近只手遮天。惠州那种几千万的房地产大亨在惠一极尽公主病的女生到了广州估计也只能买真光或者是广州附中了。我和基友高三成绩都不好,班主任都是教历史的,单身精明的中年妇女,我和基友都是英语口语相对自己的学科里最好,但口语都没有考到13分以上,只能凭借语文去拉分,文综不好的可怜人。他还和我同一个星座,一模二模基友都少我50分,但高考他还是凭借不知道怎样的努力比我高了。我想想应该不是我智力输他了,然后高三最后一个月我也很努力,没有再弃疗了,想想还是他们学校的优势。我们学校也就勉强在惠州称个小霸王,一拿出去广东省六校联考年年倒数第一,只能去做汕头金山中学广州六中还有惠一领导偷偷偷来的广州二模题去感受氛围,而广州,只要是刚才说的那七八所名校里,抓题还是比较准的。一个外地的等积分入广州户籍,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读的高中大概就是一个学校能考十来个广工然后和我说广工很棒那样的层次。听了觉得教育以及信息如此不对称还是挺难过的。

而在深圳,几乎每个新深圳的朋友都和我说过,自己因为不是深户要比深户考进深大高个40多分,找工作一堆的还是要处处受限。但深圳太需要高端复合型人才,如果说广州珠江新城还是一堆人穿着西装革履但是进去做类似江北富绅大厦那样的销售工作,那么深圳腾讯大楼就真的是夜夜工作到十二点,真的很需要无人机人工智能vr这些软件工程类大数据人才,最起码还是在深圳感觉到一点点科技气息的。广州有广府文化,人文底蕴深厚,而深圳和惠州一样没有文化,他也不需要文化。他需要的就是干。深圳一堆海龟研究生是他的事,但他也确实比起广州来说没那么看重学历,你能干活就有平台。

广州是个小商业城镇的天堂,十三行卖衣服,一个公司注册了外贸许可证卖产品再会讲几句基本的口语和那个行业的外贸术语的英语就能跑广交会,见的都是中东俄罗斯东南亚北欧这些会在酒店和老板吵一天房价的这种不太发达的国家(只是人文气息,,有没有钱去迪拜走一趟就知道了)。越有钱的人越抠,这是这五年最多人和我说的话,我也认认真真感受着。而深圳,待的时间太短,我不能很不负责任得去总结我认为我感觉到的支柱产业--像我可以很自信也很粗暴得和别人说,惠州就是石化和电商撑起来的,中山是外贸业,东莞是制造业和某第三产业,佛山是灯饰和家具以及与其相关的制造业和外贸业。我只能说的是深圳并没有像广州地铁那样全部人用来跑那样的急促的步伐,就像普通外地非广深大学生跑这俩城市找机会,跑广州就像很莽撞得地铁上跑着去坐地铁,拉着小车采购货物,而深圳他们走路快归快,像是认真想好了的,他们或带着光鲜的头衔或带着技术或带着头脑或带着不要脸的厚脸皮冲进这个城市,他们要的是光鲜和靓丽,深圳的网红店比广州的要多。如果北上广深硬要找姐妹的话,我觉得北京和广州比较像cp,深圳和上海像哥俩好。

回来时,我听到一年轻人说,老子买社保就是为了入户买房,老子一个月八万月薪要破社保保障我医疗,我补充的商业保险和重疾险都是这个的好几倍了。确实我还是听到过许多创业者(不管哪个城市的)都不太看重社保--1我自己创业我可以自己挂靠自己或者好朋友的公司买2我大把钱要这种小病赔几十、重大几十万过百万的本金赔八成左右(职工九成)的普通社保?3我大把钱我已经买了不同的商业保险了够cover了。所以当时我听了他的话我是很认同的也没有特别感觉的。下一句话就是"买社保不能入户也不能享受低利息贷款买房,我要jb社保干嘛"。这种语调就很像我经常开玩笑,我身体不够好我却有宏图伟略,我长得那么美却一直没有得体的男朋友光临,我要这铁棒有何用啊。是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的。月薪八万在深圳算挺不错的了,毕竟我听过去年那个被华为辞退的中年人的那句网民嘲讽"在深圳五十万就敢让老婆辞职在家,还敢生二胎?!我穷得一胎都不敢生了",希望那位仁兄可以快点凭借自己努力买上房子入了深户吧。深圳需要您这种敢说的人。

坐上回惠州的车已是近六点,车上很多香港人(凭白话语调判定),后面一个50+的妇女和邻座说(她应该是大陆出生,并且也非广东人、二三十岁才过去的那种,她的白话很蹩脚),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你响呢十几年有某进步?我仔一直话要考hku(港大)同埋cuhk(港中大),我就一直同距讲浸会同埋港理工(香港比较后的几个大学)都好唔错了!点讲,我地都已经比dalu? D人幸福好多啦,仲怨咩。邻座说,我好挂住深圳,我老婆仔女都响深圳,我日日都两边走,宜家中考仲考差左,我本来霖住距考到深中(深中深实深外,深圳最好的三间高中)再大学考来香港,距宜家连深外都去唔到,搞到我宜家要坐车翻惠州,稳我响惠州葛fri帮我体下可唔可以入惠州一中读下。我心里听了挺鄙夷,想转头和他说,14年开始已经不能择校了,要择也是在东江学府买房的人。后来想想还是不要多事了,别被人打,不要成为下一个新闻头条--地铁小巴再次因为一言不合,dalu年轻女生被xianggang中年大叔暴打,我也就继续坐在位置上听着大学时坐大巴最喜欢听的《旅行的意义》。我看到了罗湖口岸的像十年前刚去的那样,一样的二手手机配件,一样的脏脏包装让人不想买的矿泉水,又想起刚进去时的口号"我是湖北人,我是江苏人,我是辽宁人。。我们都是深圳人"感慨万千。